首頁  >  内地  >  柳丝编就四十年:刘明玉的“编”程——从世家手艺到共富传承

柳丝编就四十年:刘明玉的“编”程——从世家手艺到共富传承

作者:tt2077  丨  時間:2025年10月26日  丨  分類:内地

本报讯(记者 丰华)

  细密的柳丝在指尖穿梭、缠绕,棕黄与米白交织出波浪纹的弧度,一个葫芦形柳编器皿逐渐饱满——靖边县的刘明玉正坐在沙发上,指尖翻飞间,陕北的韧柳便有了温度。从柳编世家里的孩童,到全国技能大赛的参赛者,再到带动乡亲增收的“编艺老师”,四十年柳丝缠绕的,是她的热爱,更是一方百姓的共富希望。


  “打小就泡在柳编堆里”,1965年出生的刘明玉笑着回忆。父亲、姐姐们都是柳编爱好者,家里的果盘、菜篮全是手工编就的“专属品”,看大人编柳的时光,成了她童年最鲜活的记忆。“光看不过瘾,得学精才行”,1981年,父亲送她到长城大队柳编厂系统学习三年:选柳要挑粗细匀净的新枝,泡柳得把控水温让韧度刚好,编结的纹路要顺着柳丝的肌理……每一道工序都被她刻进了骨子里。


  学艺归来,柳编成了她既爱又“赖”的营生——既是毕生爱好,也是养家糊口的依靠。80年代起,她编的花瓶、动物摆件、葫芦果篮,凭着精巧的纹路和扎实的做工,几乎全被靖边县外贸公司收购,“柳丝换钱”成了她最踏实的收入来源。这一编就是四十年:2019年,她的作品在靖边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柳编大赛中拿下三等奖;2023年7月,她更站上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手工编织总决赛的舞台,让陕北柳编走到了全国视野里。微信图片_20251026182220_77_85.jpg

  “自己编得好不算啥,大家会编才是真的好”,刘明玉的心里,始终装着乡亲们。在当地扶贫就业工坊的柳编公益培训课上,她盘腿坐在地上,把选柳的窍门、编结的手法手把手教给村民:“跟着学的乡亲,编个菜篮能挣几十块,攒起来就是不小的收入”。课上散落的柳丝、乡亲们手中半成品的果篮,成了她眼里最动人的风景。微信图片_20251026182220_78_85.jpg

  除了带乡亲增收,她还常走进校园,把柳丝递到孩子们手里。照片里,一群孩子围着她举着柳条,眼里满是好奇——这是她最得意的“课堂”:“让娃娃们摸摸柳编,才知道咱老手艺有多好,才能把这根柳丝传下去”。微信图片_20251026182216_72_85.jpg

  如今,刘明玉的家里摆满了柳编作品:从精巧的小果篮到半人高的花瓶,每一件都藏着四十年的时光。“只要眼不花、手不抖,我就一直编下去”,她摩挲着刚编好的葫芦器皿,语气笃定,“还要教更多人编,让柳编既能当摆设,也能当饭辙,让这根柳丝,编出更多人的好日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