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读中华经典就是在人生途中能看清前行的正路。放眼古今中外,只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让人把握和改变命运,规避人生陷阱、让人活得更好;中华优秀文化属根上思维,一了百当的功夫,铸造超卓完美的灵魂,蕴藏不可战胜的力量,让人活出一道光的生命质量,政治、军事、教育、健康、经济乃至各个方面,都是如此,以内驾驭四方,而不被外面的力量所内卷。中华优秀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曾经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或多或少地暗合道妙。此道即圣道,此道即我中华优秀文化所描述的世界最根本的规律。读诵读中华经典就是在人生途中能看清前行的正路。放眼古今中外,只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让人把握和改变命运,规避人生陷阱、让人活得更好;中华优秀文化属根上思维,一了百当的功夫,铸造超卓完美的灵魂,蕴藏不可战胜的力量,让人活出一道光的生命质量,政治、军事、教育、健康、经济乃至各个方面,都是如此,以内驾驭四方,而不被外面的力量所内卷。中华优秀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曾经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或多或少地暗合道妙。此道即圣道,此道即我中华优秀文化所描述的世界最根本的规律。

读万卷书不如行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人生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要往什么地方走。化解这个困惑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都能遇到生命中的名师贵人;二是能读到圣贤的书。在现实中,不是人人都可以遇到贵人,但人人都可以读到圣贤的书。人世间最据权威的老师莫过于往圣先贤。无缘亲耳聆听往圣教诲的大众,只有诵读他们千古流传下来的中华经典。 有道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中华经典字字如玑、句句真传。从这个意义上保守地讲,往圣经典诵读一百遍,远胜常人著述书籍一万卷。

千百年来,在我中华大地为民族兴盛、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无数英豪,无一不是诵读中华经典而成。上个世纪五十年共和国受衔将军几乎都有最少二年的私塾学历,十大将帅平均私塾学历六、七年。

毛主席从两岁开始到十七岁离开故土时诵读中华经典的学历至少在十五年以上。私塾学历与人生影响力惊人般地成正比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老一代革命家的黄金般的童年,更让他们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中华经典为中华大地不仅养育了无数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其他领域也一样熠熠生辉。钱伟长、袁隆平、屠呦呦等等众多科学巨匠都是在人生最关键的幼儿时期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钱伟长因传统文化深厚的功底,以语文和历史双百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又因爱国心切而弃文学理,以物理5分,数学15分,英语0分的基础成绩,经过努力,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等方面的奠基人,堪称最牛的偏科生,同时也是最典型的跨学科大家。

屠呦呦,至今为止,本土学者唯一获得诺奖的科学家,诗意浓浓的名字就是来自于《诗经》“鹿鸣”篇的首句,不仅有两年的私塾学历,还有因抗战而在家八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美好时光,她老人家用实际行动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其深谙格物致知与科研探索精神的内在关联。

袁隆平一岁开始,至少有五年的私塾学历,在人生为学最关键的岁月,接受了人类最智慧的教育。晚年受采访时老人家深有体会地讲:“传统文化不能丢掉的,很多问题可以从传统文化里寻找智慧和答案,要对祖先的智慧有信心。历史人物中我比较喜欢苏轼,一生曲曲折折,但是依然豁达乐观。”由此可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无以轮比的化育功能让无数国士竟尧舜、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久久熏洗,让人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而要受益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高效的功夫离不开中华经典诵读。曾几何,中华大地到处都是“国士胸罗廿四史,村童背诵十三经”景象,以至于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宋末元初来中国时,他万分惊奇地发现,西方哲人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原来在世界上真实存在!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养育人才的教育典范,重要功效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正三观。诵读经典是把人生格局的深远构建,塑造人、铸灵魂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以诵读经典为载体,辅之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劳动、习礼、歌诗、考德等内容的教学,让人特别是孩子不仅品行养成,更建立家国天下的超级格局、境界、眼光和思维。 本体思维教育下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处于人类智慧高端,让人的探寻,属于根上思维,相对于学科学习,中国智慧直抵本源,总览全体。中华经典为自然大道的写真传神,长期诵读熏洗,立本道生,让人拥有居高临下的视野观察世界,使人更容易,更便捷地跨越于各个学科之间。大幅度识字量训练。经典诵读对于识字量的训练打破教材教学零售识字效率为批发式、大批量地高效识字状态,学生识字效率在轻松状态下远超课标预期。一个汉字,一个世界。中华经典中的汉字远远超越普通文章中的汉字量,而且寓意丰富深邃,立意高远,长期诵读,格局也在不经意间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拓展。 超强能力的开发。记忆力、专注力、自驱力、高维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训练都在诵读过程中自然完成。经典不同于普通书籍。后者行文简单易懂,偏于左脑处理范畴,表意识思维状态,大部分书籍不需要大量反复。经典诵读则相反,从行文习惯上看基本是启发性语言,深邃而赋予理性,需要多少次的反复训练,更需要终其一生的体究践履、实际用功。这样的教学形式偏于右脑处理范畴,直觉思维,本质高维度思维都会涉及其中。长期训练,记忆力、专注力、表达能力和自驱力等都会被有效开发出来。无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因为这样的训练而变得不同以往,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更甚。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于外界的信息几乎是海绵般的全盘吸收,同时在孩子心田播下的种子因为时间优势,在之后的成长中会表现出的增长优势更佳。



历史证明,那个时期重视中华优秀文化,那个时期自然强盛不衰。周朝是中华优秀文化成熟的里程碑时期,周公制礼作乐以顺天下,创造了国祚800年的历史奇迹。大汉自武帝开始,治国理念直抵文化本源,英雄豪杰灿如星辰,打残匈奴,威震于西域。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2500年,吸取孔子的智慧。当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与满清的戊戌变法成败主要在于一个阳明心学,日本人当时“一生伏首拜阳明”,其团队精神源头也是阳明精神。其本质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这个利器。反观满清,自入关便一直实行满汉分治,甚至文字狱,严重地背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中华大地变成了两百多年的文化沙漠,丧权辱国之至、民众一盘散沙之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在思想路线上第一次统一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为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诵读中华经典指明了方向。


如今,面临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隆兴之际,时代呼唤更多风流人物,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奠基,无论什么年龄段,无论什么人,都有义务,有责任沁润于中华经典,让生命状态焕然一新,为了给自己的人生添彩,为了让自己不同凡响,为了给这个世界以奉献,为了让家国天下更美好,诵读中华经典,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舍我其谁。

作者:屈龙生
责任编辑:焦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