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初中学段统编三科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纪实
2024年11月28日,临渭区初中学段统编三科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在韩马初中如期举行,来自市区两级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师和于战平省市学带工作坊暨“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共计46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见面对接 部署安排
活动伊始,适时召开见面对接会,详细部署活动任务,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思政教研员于战平、临渭区教研室初中组组长张红、韩马初中刘卫峰书记分别从活动初衷目的和具体安排、活动特点作用和影响、学校需求与活动保障几方面进行了说明,确保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课堂教学 异彩纷呈


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现场来自渭南初级中学郭艺萍老师讲授七年级的《提高防护能力》一课,郭老师以游戏主题为情境,通过知识竞赛、密室逃脱大闯关环节,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掌握逃生方法技能,提高防护能力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观念,真正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明显。邓俊霞老师讲授八年级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采用议题式教学,以《志愿军:存亡之战》电影片段作为素材导入新课,一案到底科学设计情境,图文并茂呈现,注重启发引导,紧扣所讲主题,切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中达成观点,明确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反响较好。


语文学科活动现场来自韩马初中的赵定珠老师和渭南初级中学的王倩老师采用同课异构形式执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赵老师的课堂素养目标明确,多举并措与作者同行和文本对话,风格质朴简约又扎实有效,课程思政要素明显。王倩老师的课堂以任务驱动课堂教学,以实践整合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关联社会生活,激情饱满又活力四射,通过情境教学来涵养学生人文 精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活动现场来自渭南初级中学的孙静、张琳两位老师分别讲授七年级的《三国鼎立》和八年级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两课内容,孙老师的课堂通过设计四个主题,以曹操的诗歌为主线,将教材的三个子目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深度分析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过程中正确认识到历史与文学艺术作品的不同,明白了历史长河中的三国虽短暂且政权分立但是英雄辈出,孕育着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张老师的课堂通过设计四个环节,以战争示意图和地图为切入点,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学习战役概况,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感知战争的残酷,体会军人的浴血奋战和不惧牺牲的爱国精神。


点评研讨 互学共进
课堂教学观摩结束后,全体参会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分三个场地同时进行了说课点评和研讨交流。市教研所思政教研员于战平老师从课堂导入、目标确定、情境创设、资源选取、问题设计、作业布置、板书呈现、课堂架构、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两节思政课进行了中肯点评,希望思政学科教师能聚焦国家发展,树立世界眼光,关联社会生活,具备历史视野,提高认识站位的角度思考设计打磨具有思想高度、知识广度、内容深度和人文温度的思政好课,用真理之光着照亮学生前行之路,切实发挥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作用。

临渭区语文学科教研员程萍老师指出语文的说明文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注重情境化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临渭区朝阳路学校王媛老师认为两节课都突出了课程思政教育,注重学生深度学习的启发引导和思维培养,充分彰显生本理念。

前进路中学历史教研组长张高林老师讲到课堂的有效性关乎教师的学科功力、教学设计力和课堂呈现力。今天的两节课上两位老师语言精炼流畅,表达准确到位,提问有序有据又有趣,注重任务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学科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活动过程中,市教研所思政教研员于老师、区教研室初中组张组长和韩马初中刘书记、教学主管牛校长亲临课堂观摩指导。此次活动通过送教送培、课堂问诊、同课异构、示范观摩、点评交流等丰富多样形式,旨在提升全区三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帮助教师能更好地立足一线课堂用好新教材,力求达到通过立足一校、覆盖多科、影响全区、辐射全市来助推区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助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







稿件来源:渭南市教研所于战平
责任编辑:陈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