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陕高质量合作谱新篇
【何新民】2024年5月18日,陕西省与北京大学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与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座谈并见证签约。赵一德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龚旗煌一行来陕表示欢迎,对北京大学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陕西与北京大学历史渊源深厚,近年来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持续拓展,结出了丰硕成果。当前,陕西正深入学习贯彻伟大领袖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携手在“双一流”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干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推动省校合作取得更大成效、更好服务国家大局。
龚旗煌代表北京大学向陕西省委省政府对省校合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北大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此次来陕更深刻感受到陕西人民在新征程上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面向未来,北京大学将围绕陕西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深化双方在战略决策咨询、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干部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北京大学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与陕西资源、产业、场景优势深度融合,为陕西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推动省校合作走向纵深、再结硕果。陕西省副省长戴彬彬、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务实合作。
中西互融·京陕联动 2024年4月18日,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共同举办第三届“中西互融·京陕联动”中西医结合甲状腺疾病专家论坛在陕西铜川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9日,陕西省与清华大学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校长王希勤座谈并见证签约。赵一德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对清华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当前陕西正深入学习贯彻伟大领袖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我们迫切需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更加需要清华大学的全方位支持。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干部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不断打通研发深化、技术转化到产业催化的通道。期待清华大学支持更多科研成果在陕西转化应用,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到陕西创新创业,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邱勇代表学校对陕西省委省政府给予省校合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领袖多次对清华大学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在110周年校庆前夕来校考察,高度肯定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学校牢记嘱托、乘势而上,制定实施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制定并实施《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谋划部署未来发展。陕西省产业基础良好、科教文化资源丰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期待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加强沟通协作,深化在人才培养和输送、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根据意向书,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教育、干部人才交流、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陕西与北大清华合作,顺应校地合作促高质量发展潮流。2023年12月8日至9日,陕西省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将陕西省校地合作工作推向新高度。
国内知名高校尤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高等教育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有助于推动地方省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对各地吸引力较大。
根据意向书,陕西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首先,此次合作可以为陕西提供丰富和高端的人才资源。当前,陕西省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处在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的阶段,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潜能释放不足。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至关重要,陕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支撑。近年来陕西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根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陕西这几年正在培育打造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目前其总量已经由2021年的651支提高到2022年的4742支,增幅达628.42%,对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助益很大。2023年12月12日,陕西省又与教育部在京举行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访问时都提到了陕西对“人才”的渴望。在北京大学访问时他提到,“希望进一步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在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清华大学访问时他提到,“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干部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陕西省引进省外知名高校人才参与推动陕西发展已有多年历史。早在2017年,陕西省就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十所高校签署过人才开发培养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西安市曾携千余博士岗位赴北大清华招聘高端人才;2023“高端人才西安行”活动吸引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国内知名高校的50余名优秀博士生代表参与……以这些高端人才引领、驱动创新,正是陕西省与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其次,此举有助于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陕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陕西省高校林立,科教综合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9月30日,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本地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传统由来已久,如9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与咸阳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基础教育领域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来推进产教融合,在校地、校企合作中,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校地合作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高校也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广阔平台。但是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陕西本地科教力量发挥作用,还需要省外知名高校提供支持。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北大、清华访问时都提到了希望双方在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如希望与北京大学“在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协同、学科专业建设、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根据意向书,双方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在清华大学专门提到,“期待清华大学支持更多科研成果在陕西转化应用”,意向书里也有“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的内容。
目前国内校地合作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是知名高校在合作省份建立各种研究院和创新基地,如已经有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纷纷在四川落地,同时四川省内高校与合作高校还共建了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吸引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四川,可为陕西开展校地合作提供借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招才引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与陕西开展合作,越来越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陕西,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新生力量。
北京陕西企业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京陕两地经贸往来、协同发展等方面构建起了坚实的沟通桥梁、广阔合作平台,助力京陕互通,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持续协助陕西省多部门、多地市政府到京的招商推介工作落地,深度助力北京、陕西两地间经贸往来,带动各类优质资源跨地域、跨省市流动;推介陕西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持续向社会各界推介陕西产业,持续打磨秦人秦商文化系列、秦商故事会高端品牌活动等,不遗余力的宣传陕西文化,推动三秦大地的文化“走出去”,让陕西情怀再度升华。北京陕西企业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京陕两地经贸往来、协同发展等方面构建起了坚实的沟通桥梁、广阔合作平台,助力京陕互通,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持续协助陕西省多部门、多地市政府到京的招商推介工作落地,深度助力北京、陕西两地间经贸往来,带动各类优质资源跨地域、跨省市流动;推介陕西文化,承担社会责任。持续向社会各界推介陕西产业,持续打磨秦人秦商文化系列、秦商故事会高端品牌活动等,不遗余力的宣传陕西文化,推动三秦大地的文化“走出去”,让陕西情怀再度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