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立足课堂教学 弘扬教育家精神”课堂观摩 暨华州区实验学校第二届“春之歌”教学节之义务段 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简报
5月17日,渭南市“立足课堂教学 弘扬教育家精神”课堂观摩活动暨华州区实验学校第二届“春之歌”教学节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在学校博雅楼一楼如期举行,来自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思政教研员于老师、白水县教研室思政教研员杨小玲老师、蒲城县教研室思政教研员李丹茹老师、华州区实验学校的全体思政教师和其他县区的思政教师代表以及参与听课的学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了学科课堂观摩活动,活动采取种子教师汇报课、学科导师示范课、学科教研员点评和微讲座形式分两个阶段进行
早上,来自华州区实验学校罗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罗老师按照三个子议题: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亿万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幸福最大人权,依托视频创设活动情境,采用分组研讨,开展课堂抢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观点,得出结论,通过现场组织学生学习宪法红本内容,普及学生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落实课程素养,结尾引导学生现场进行集体宣誓,旨在开展思想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不仅是一节党的理论知识普及课,而且是一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更是一节尝试运用议题式教学进行探索的复习课,反响很好。
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教学能手、渭南初级中学的王国秘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讲授了《新质生产力》中考时事热点复习课。本节课以“凝‘新’聚‘绿’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总议题,以小米汽车的制造发展为主线,围绕“ 聚焦热点,解读新质生产力密码”;“循新出发,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向绿而行,厚植新质生产力底色”;“深化改革,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四个子议题展开。降落伞式的板书设计新颖有创意,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在创新、生态、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下,可以促进新质生产力落地落实。承诺书式的课堂作业既注重学科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体现新课标理念,又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渭南市教研所于战平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充分肯定亮点,客观指出不足及改进建议,并以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为例,做《新课标理念下一堂思政好课的标准》的报告,引入核心素养视域下“四生理念”课堂新样态建构、新课标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等理论知识,使本次交流研讨活动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定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锤炼教学技能,深耕教学方法,以“新课标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丈量自己课堂,不断深入学习和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下午,来自华州区实验学校的浦左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观摩教学。这节课以谜语大闯关导入,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通过“整理书包 习得方法”“整理‘房间’ 知行合一”和“身体力行 生活实践”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现场“整理书包大比拼”中掌握整理物品要遵循“按顺序、分类别”的方法,生活中养成“物归原位、定时整理”的好习惯。整节课生动活泼,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掌握本领。
陕西省教学能手、临渭区韩马小学的张娟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这里的风俗》第一课时“风俗就在我身边”。张老师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围绕总议题“我身边的风俗是怎样的”,通过三个子议题展开学习活动。张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创设了鲜活有趣的议学情境,引导孩子们探究身边风俗所承载的美好祝愿,感受优良风俗对美好品德养成的促进作用,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最后引入习语金句,倡导孩子们向习爷爷学习,把优良风俗在生活中发扬传承。
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思政教研员于战平老师对两节课作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内容的巧妙处理以及教师自身较高的综合素养。于战平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条分缕析的细致点评,对教学细节问题提出了诚恳的指导性建议。他说:浦老师的课,最大特点是“真”,以真实的场域,引导孩子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张老师的课,最大特点是“美”,精美的设计,美妙的素材,孩子们在和美的课堂氛围中,探究风俗背后蕴含的美好祝愿。两节课都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印上真善美的底色,真正践行了在道法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随后,于战平老师为与会老师作了《转变理念 改进教法 提升效益》报告,解读了一节好的思政课的标准是什么,一线教师怎样才能上一节好的思政课,为小学道法课教师作了明确的指引,现场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分享的教研,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会有更多的老师致力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把增强专业素养和提高教学能力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自信满满当好思政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认真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用心用情讲好思政学科故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渭南思政人的贡献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