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  組圖:台灣新港奉天宮

組圖:台灣新港奉天宮

作者:总编辑  丨  時間:2021年08月22日  丨  分類:港澳

  台灣新港奉天宮香火等盛,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明朝天啟2年(1622年),船戶劉定國為祈求新船平安橫渡台灣海峽,至湄洲媽祖祖廟請求媽祖神像,供奉於船上,船隻行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神示永駐此地。康熙39年(1700年),笨港居民鳩資合建天妃廟,後改為天后宮。嘉慶初年,颶風襲台、烏水氾濫沖毀。嘉慶16年(1811年),奉天宮建廟落成,遂將諸神聖像、文物遷入。經多次的興修過程,發展成今日之建築格局。正立面面寬為七開間,即三川、五門、耳房,全幅長達26.35米;深為四進或稱四落,即三川、正殿、後殿、淩霄寶殿,總進深達43米進,正殿前有拜亭,亭前留置丹墀,後殿帶左右配殿耳房,前後耳房間隔以東西廂房銜接,屬於街屋式廟宇規模較大的寺廟建築群,集閩、粵建築藝術風格於一身,極為珍貴,不論從縱觀整體或近觀細心品味,處處可見匠師的精藝巧思,與充滿意涵,為宗教建築藝術的瑰寶。新港奉天宮媽祖是至湄洲祖廟恭請原為“湄洲伍媽”來台,故又稱之為“開台媽祖”。 香港中通社圖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