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  特稿:揭秘“天地對話”的背後技術

特稿:揭秘“天地對話”的背後技術

作者:总编辑  丨  時間:2021年09月04日  丨  分類:港澳

  香港中通社9月3日電 題:揭秘“天地對話”的背後技術

  “香港呼叫神舟十二號!香港呼叫神舟十二號!”

  “我是航天員聶海勝,我是航天員劉伯明,我是航天員湯洪波。香港的同學們妳們好!香港的市民們妳們好!”

  9月3日,正在“天宮”空間站工作的三名航天員帶領香港市民參觀“天宮”天和核心艙。這場“天地對話”歷時半個小時,一開始信號斷斷續續,此後的對話中,從太空傳來的視頻畫面清晰流暢,航天員的每句話語都清脆響亮,為香港學生介紹核心艙內的廚房、冰箱、微波爐等,甚至還有一副簡單的小畫。

  香港觀眾也在航天員的攝像機下,跳出香港會場,以核心艙的第一視角回望美麗星球,白雲、藍天清晰呈現在眼前。

  “這場 ‘天地對話’能順利進行,天鏈中繼衛星功不可沒。”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和航空航天學系副教授於宏宇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得益於無線通訊技術飛速發展,天鏈中繼衛星牽線一條“太空天路”,令“天地對話”不再是新鮮事物。

  於宏宇說,我們身處“地球村”能看到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起居,需要空間站、天鏈中繼衛星和地面站共同協作。天和核心艙上的攝像機將採集的圖像和語音數據,通過無線的方式傳輸到地面。

  “天鏈中繼衛星就像一個中轉站,連接核心艙和地面站,保障天地對話無時無刻進行。”於宏宇表示,過往“天地對話”無法實現百分之百高速高畫質的實時連接,天鏈中繼衛星的出現徹底解決這一技術障礙,即使畫面稍有延遲,也僅是因為距離太遠。

  2008年至2019年,中國已成功有兩代5顆天鏈中繼衛星進入太空,它們發揮著高軌道覆蓋率和高速大容量數據傳輸優勢,提供安全可靠的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服務,助航天員與地面無障礙溝通。

  “天地對話”為香港青年呈現了太空站、航天員起居生活,而“對話”背後的技術支撐,也是中國衛星技術日益發展的最佳見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