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内地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龄段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龄段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作者:tt2066  丨  時間:2025年06月28日  丨  分類:内地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龄段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渭南市临渭区“名师+”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 魏焱鑫

 

小学高龄段(五、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音乐审美能力快速发展与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需突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与创意实践四大核心要素,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助力其构建系统的音乐审美体系,实现从被动聆听向主动鉴赏的转变。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高龄段音乐欣赏的契合点

小学高龄段学生已具备基础音乐知识储备与初步的艺术感知能力,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有更强的探索欲望。音乐欣赏教学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深度剖析,能够系统提升其音乐感知敏锐度,培养创造性表达能力,并深化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赏析民族管弦乐时,学生既可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也能通过探究乐器编制、演奏技法,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多维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深化审美感知

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沉浸式欣赏场景。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通过播放与乐曲意境匹配的水墨动画,辅以动态乐谱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旋律走向与画面变化的关联性。同时,利用VR技术模拟音乐会现场,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从视觉、听觉多维度感知音乐的层次与细节,增强对作品的审美体验。此外,还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如在欣赏歌剧片段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仿演唱、肢体动作,深入体会角色情感与音乐表达的内在联系。

(二)互动探究,提升艺术表现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赏析《命运交响曲》时,教师提出“如何通过音乐元素表现命运主题”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通过分析节奏的强弱对比、旋律的起伏变化,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形成各自的解读,并以音乐评论、创意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此外,引入即兴创作环节,鼓励学生根据欣赏感受,运用简单的乐器或人声进行片段创编,将抽象的欣赏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实践,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新思维。

(三)文化链接,强化文化理解

建立音乐作品与文化背景的深度链接。在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时,引入作曲家生平、创作时代的社会风貌,如讲述莫扎特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对于民族音乐,结合地域文化、民俗风情进行讲解,例如在欣赏蒙古族长调时,介绍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文化的生动载体。通过跨文化比较活动,如对比中西方婚礼音乐的差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三、优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建议

为持续深化教学效果,教师需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定期参加音乐文化、教育理论等培训,丰富教学资源储备。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分层指导,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差异化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同时,加强课后延伸,推荐优质音乐纪录片、线上音乐会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并通过班级音乐分享会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音乐学习生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龄段音乐欣赏教学,是培育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深化文化链接与强化实践体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文化理解力。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需持续探索更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让音乐欣赏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提升核心素养的沃土。

 【作者简介】

魏焱鑫,渭南市临渭区南塘小学音乐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渭南市教学能手,渭南市“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一名师引领行动”讲师团成员,渭南市小学音乐学科指导教师。渭南市临渭区“名师+”研修共同体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主持人,渭南市临渭区音乐兼职教研员,渭南市临渭区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学科首席专家。 深耕教学一线多年,始终致力于课堂实践与教育创新。

编辑焦小民

审核陈焕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