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内地  >  人物新闻 | 从战火硝烟到茶香琴韵: 张璋——一位越战老兵的艺术人生

人物新闻 | 从战火硝烟到茶香琴韵: 张璋——一位越战老兵的艺术人生

作者:tt2077  丨  時間:2025年02月13日  丨  分類:内地

人物新闻 | 从战火硝烟到茶香琴韵:

         ——陶祜茶香俱乐部新中式茶饮主题元宵茶会侧记

编者按:

在元宵佳节的传统氛围中,一位曾穿越战火的老兵用单簧管奏响《往日时光》,将血色记忆融入茶香琴韵。张璋的故事,是战争与艺术的双向奔赴,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传承。本文通过他的艺术人生,追问一个永恒命题:在生死边缘,音乐如何成为照亮生命的火炬?微信图片_20250213011518.jpg 图为张璋

2025年2月12日,元宵佳节前夕,陶祜茶香俱乐部内琴声悠扬。年过六旬的单簧管演奏老者张璋,身着素色长衫,以一曲《往日时光》拉开了一场新中式茶饮主题元宵茶会的序幕。这位曾穿越战火硝烟、用音乐鼓舞士气的军旅艺术家,如今在茶香氤氲中续写着他从容淡定的艺术人生。

图为张璋演奏中  

——战火中的“文艺尖兵”:从秦岭到滇南的壮歌

40年前,1985年奔赴云南老山前线,炮火声与单簧管的旋律交织成特殊的历史画面。时任47集团军演出队队长的张璋,带领队员们多次穿越敌军封锁线,深入战壕、猫耳洞最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去鼓舞士气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等激昂乐曲。彼时,他不仅是音乐家,更是将士们的“精神鼓舞者”微信图片_20250213011613.jpg

前排为张璋

——用艺术抚慰战士心灵,用鼓舞突破生死考验。 

“敌人的炮火越猛,我们的演出越要贴近战壕!”张璋回忆道。在一次他带领的演出队一线慰问演出中,从连指挥掩体里出来,已经夜幕降临,借着月光从前线阵地崎岖山路返回驻地徒步要走近4个小时,既要防备敌军特工突袭,还要躲过前沿密布的地雷,身为队长要求队员们必须离他保持5-8米的距离,他一手拿单簧管乐器一手抓三颗手榴弹,在前边蹚路以防踩雷伤及战友,就这样一路安全脱离危险区域。他常带领队友为指战员们服务,在掩体演出教他们跳迪斯科活跃战士精神生活,还经常去战地救护所、医院里为伤病员们送关怀送温暖,尽最大的努力支援战士。87年越战结束,荣立集体和个人三等战功。这段经历,成为他生涯中最厚重的底色。微信图片_20250213011626.jpg微信图片_20250213011544.jpg  下图前排左一为张璋

——从军乐到讲台:培育“战士艺术家”

作战前,张璋曾任兰州军区军乐团单簧管分队分队长,后任139师宣传队队长。他与一等功臣徐良是战友也是好朋友,86年初老山战士汇报团在向解放军三总部汇报时,徐良助其《血染的风采》登上春晚的舞台,推动了全国拥军支前的热情。微信图片_20250213011533.jpg  后排左一为张璋在演奏中  

“音乐是另一种战斗力。”张璋深耕军旅文艺教育,培养了一批兼具艺术造诣与军人血性的文艺骨干。2019年,退伍后的他仍以《强军战歌》登台央视“星光大道”,展现军人艺术家的豪情。如今,他加入高等教育,在成都某艺术学院任职及管理工作,学生中既有专业乐手,也有慕名而来的退役军人。张老师常说“上战场要激情,学音乐也要激情”、“总带着战壕里的热血和上舞台的冲动。”一名学生感慨道。 

---元宵茶会:艺术与生命的交响

此次陶祜茶香俱乐部的元宵茶会,张璋以两首经典曲目串联起人生篇章。《往日时光》致敬峥嵘岁月,而《传奇》则暗合他从战士到艺术家的蜕变。茶会结束后采访时,他即兴分享战时故事:“当年慰问演出,一支单簧管撑起一个乐队,战士们常把仅有的罐头塞给我们。今天这杯茶,让我想起那些生死与共的情谊。”微信图片_20250213011722.jpg 左起第四为张璋

茶会主办方陶英表示,张璋的经历完美契合“新中式”主题——传统与现代交融,刚毅与柔情并蓄。“他用音乐诠释了何为‘铁血丹心,雅韵长存’。” 

----后记:永不褪色的“部队文艺工作者”

张璋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幅照片都是与战场相关的。近70岁的他,仍在坚持练乐器这个生活习惯。他表示还能发挥余热,并筹划为退役军人开设公益艺术课程,训练乐队。“音乐能疗愈战争的创伤,也能点燃生活的希望。”他说。微信图片_20250213011600.jpg 图为张璋与老山主峰标识碑留影

从战场到舞台,从军号到茶香,张璋用半生诠释了艺术与使命的交融。正如他在茶会尾声所言:“艺术之路,亦是人生之路——唯有心怀信念,方能奏响传奇。”微信图片_20250213011711.jpg

本报记者丰华

图片/张璋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