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地震局小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管理难问题的探索与启发

老旧小区,给人的印象总是破败、混乱和管理难。然而走近向阳办西门社区地震局小区,眼前一亮,透过需要刷门禁卡的大门看进去,原本老旧的楼外皮,已换上新装,简洁美观,院内有花草点缀,电动车停放整齐,门房处,写有业委会办公室的标识,昔日破败的场景再也找不到踪影。

其实,生活中破旧的小区多了去了,呈现出最多乱像的便是,卫生保洁不到位,飞线如蛛网一样遍布,电话线、网线杂乱无章,乱占乱建屡禁不止,垃圾无人清理,邻里矛盾突出,野广告乱贴乱画,业委会形同虚设,物业办力不从心,社区有心无力,单位不愿出力,导致沦落为三无小区,成为城市治理的软肋。怀着好奇心,探究地震局小区业委会管理有序的奥妙,揭开这里业主自治的神秘面纱,以期给尚未摆脱“三无”冠名小区些许启发。

不破难立,破败象惹人烦
老旧小区多数是八九十年代,由单位出资建设的职工福利性住房,后享受房改政策由职工一次性购买的小区。随着房屋的多次交易、继承等形式,居住人员由原来的单位职工,改变成各种身份,随着原产权单位的不断改制,其原有的福利性管理和维修,逐步不被原单位认可,环境脏乱差,各种房屋损坏问题严重,社会矛盾突出。向阳办西门社区地震局小区就属于这种小区。它位于老城城中村,1984年由市地震局和市科委联合建成福利性小区,1999年按照国家房改政策一次性出售给单位职工和社会人士。原一直由市地震局管理,从1999年地震局机构搬迁后,小区长期无人管理,屋面雨天露水严重,外墙整块脱落,下水管道破裂堵塞严重,邻里矛盾频发,大家苦不堪言,有经济条件的长期闲置,等待拆迁,无条件的只能憋屈的蜗居。面对困局,各级职能部门精准发力,统筹联动,从成立业委会入手,解题破局,促使地震局小区步入规范化管理之路。

才尽其用,选对人稳住局
2021年随着国家老旧小区改造的不断深入,地震小区在产权单位市地震局和西门社区的指导下,成立了业主代表。业主代表主动与区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协调,争取改造机会,因小区地处城中村和深巷道内,其改造审批一直得不到相关部门足够重视。业主内部矛盾突出,意见不一,在业主代表史仙亚、韩爱军等多次与区改造办公室协调下,渭南热线记者张丽娜也深入采访和报道了相关情况,有西门社区书记姜晓芳的积极助力,终于在2021年10月份,完成了屋面改造。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后续的给水、外墙、地面改造也得到审批,虽然小区在两年前已经完成天然气安装费用交付,但是一直因线路老化得不到安装,电动车飞线充电严重。在争取小区全面改造的过程中,业主代表史仙亚积极与天然气公司协调,发动业主自主集资,自行改造了非政府改造项目,老旧线路,为天然气安装排除了隐患。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根据小区实际情况,为各户煤棚增加专业电动车充电线路,彻底解决了飞线充电。并与2022年8月底完成了燃气安装并全面通气。同时,业委会也争取到小区全面改造机会,改造施工二次进入小区,在改造中,业主代表史仙亚每天早上六点忙碌在施工现场,协调各种关系,在给水管道改造拆除中,现场争取到非改造项目的老垃圾道拆除。给水管道改造中高温天气停水改造,矛盾突出、困难比较大,业主委员会上门入户做工作,完成了停水和谐改造。为了更好的适应小区的全面改造和后续的日常管理,在改造期间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史仙亚被选为主任。西门社区书记姜晓芳感慨地说:“自己的事自己办,业委会我们选对了人,我们的工作压力就小了,业主也满意,地震局小区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小区提供了借鉴。”

规范管理,建机制顺民心
业主委员会在小区全面改造中,协调、监督、排除各种障碍 ,在完成项目内改造之外,勇于担当,敢于以制度管理,协调解决附近村民干扰施工的矛盾、破解部分业主阻扰施工的困局、排除小区网络设施移出等各种复杂矛盾。为施工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2023年7月,该小区完成了全面改造,在应有项目基础上,争取到楼道废旧设施拆除、弱电线路改造、自行完成入户排水管道改造,门房改造。地震小区是业主和租住户混居型小区,因其地处老城学区房地段,一般住户属于进城陪读租住家庭。因对小区及周围环境不熟悉,其生活中出现一些琐碎的小事,找不到有效解决渠道,业委会就及时介入,帮助住户排忧解难,化身为他们的娘家人。业主与住户之间过去矛盾频发,一言不合,就会撕毁合同,或者以借口终止租住,成立业委会后,业主与住户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房屋租住稳定。部分业主长期在外照顾孙子,家中无人居住,业委会成为其家园的守护者,家庭意外安全隐患的巡查者,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改造后的小区,面临着常态化管理和维护的问题。业委会及时制订了各种管理制度,并人性化的落实,但因小区长期处于三无状态,好多业主从心里上抵抗业委会的管理制度。如:楼道内不得放置任何个人物品、楼梯间不得停放电动车、小区内不得停放车辆、不得高空抛物等,业委会从自身根本上严格要求,对小区环境卫生严格打扫和管理制度,增加小区绿植摆放、节日彩灯等提升小区幸福感和舒服感,对违反管理制度行为,及时说服教育,联合公安、应急管理、社区、街道等部门实行联动,并采取强硬手段清理,逐步使小区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文明花开,树标杆引潮流
如今的小区,因环境改变、房屋出售、继承等因素,装修率不断增加,为了规范装修户的进料、垃圾清运、装修扰民、以及对公共资源的损坏,业委会及时制订了小区装修管理制度,采用装修管理费和装修押金的方式,制约和规范业主装修不良行为。租住户赵女士深有感触,“以前院子乱的让了心烦,现在一下子变了,人住在这里,心情都是好的,邻里矛盾也少了!” 改造后的小区,因室内给水、排水不在改造范围,存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下水道老化堵塞,邻里矛盾频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业委会利用一楼住户装修最佳时机,协调各业主出资,以最小成本更换地下排水管道、各楼层室内给排水管道,并对未在改造范围内的楼梯间,采用地砖铺设改造、安装隔离围挡,从根本上杜绝了电动车入户、楼梯间停放的不安全隐患。目前,地震小区邻里之间和睦,从原来的互相不认识,到邻里相帮互助,小区电动车停放不用上锁,楼道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野广告绝迹,在院内死角,设置有闲物放置处,小区居民不常用又有用的闲置物品,有了栖身之所,又不影响院内观瞻,真是创举。以前设置在居民窗户下的垃圾仓,也改放到背角处,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影响容貌,一举多得。业委会办公室有了大用处,临时会客,寄放物品,居民聊天,其乐融融。小区环境优美了,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个破败小区,成为周围市民人人交口称赞的干净、安全、美丽、温馨的和谐小区,居民们喜在心头。

他山之石,借力助攻创文明
机构是可以组建的,制度是可以复制的,管理也是可以借鉴的,但一些核心的要义,不能照搬,不可照抄,不得粘贴,只能慢慢品,细细悟,认真学,努力做,才会有收获,结硕果。在渭南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让文明之花,开遍渭南大地。物业办要担责。物业,是服务业主的主体,对自身的定位决不能是收费。辖区的安全、物品的损毁修复,房屋的渗漏,用水、用电安全、防盗、矛盾纠纷的处置,都应纳入工作范畴。有为才有位,更能避免被业主“炒鱿鱼”的尴尬。业委会要担当。业委会,是业主的代表,要站在业主的角度开展工作。为业主争取最大利益,协助物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自觉成为业主放心的自己人,物业信得过的依靠人。自古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这里,要支持物业依规正常管理,还必须带头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成为文明业主的样板。坚决不得耍官威,上黑榜,谋私利,拿着喇叭打盹。业主要守规。业主是小区的主人,要带头遵守小区的管理制度,做文明市民的示范者,不做挑战规则的逆行者,有爱心、有公益心、有责任心,主动参与小区建设,做好门前卫生,管好放好个人物品,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相关单位要用心。单位,是职工的坚强后盾,当出现困难,出现矛盾、出现纠纷,决不能冷眼旁观,对单位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监管教育之责,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才是用心之举,切不可视而不见呀。社区要操心。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在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小区动态,关心影响群众贴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制约群众发展的重大事项,化解易引发纠纷的矛盾隐患,消除可形成灾害的细小环节,指导业委会、物业办合力开展小区自治工作,决不能当甩手掌柜。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文明创建是一场愉悦身心的修行,需要身体力行的引领,需要循循善诱的引导,需要耳提面命的教育,需要久久为功的加力,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你我他的主动参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仅仅是地震局小区,在临渭区一大批有影响、有情怀、有大爱的文化人受聘为文明观察员,投身到文明渭南的创建中,他们有着风风火火的性格、有着雷厉风行的作风、有着直言不讳的风格、有着较真执着的行为,有着无私奉献的情怀,有他们的全力加持,规范化小区建设,文明小区创建、和谐小区达标,文明渭南人的习惯养成,指日可待!









通讯员 康国光( 文/图)
责任编辑:焦小民
签发审核:陈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