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小学语文学科主题研讨活动顺利开展
9月25日,临渭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小学语文学科主题研讨活动在渭南市实验小学顺利开展。临渭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小学语文首席专家、特级教师、三秦名师杨晓蓉工作室全体成员,临渭区小学语文教师代表,陕西省西安小学、渭南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教师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临渭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马晓峰主持。
上午是四节课堂展示。渭南小学田梦婕老师执教《麻雀》一课。课堂上,田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以“跟着大文豪看清楚”和“跟着大文豪写清楚”为主题,探寻本课的语文实践点,精心设计了“理—品—练—延”四个学习活动,环环相扣,思路清晰,一步一个阶梯,让学生在读文中悟情,在品文中学法,在练笔中实践,在赠送阅读卡中激发阅读兴趣,突出实践性。
滨河小学耿燕飞老师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创设“用声音还原故事”的学习情境,通过“还原紧张与混乱、还原船长的镇定自若”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感受船长的英雄品质。读后借助视频“地震中的手术台”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实现以读为主、学练结合。
渭南市实验小学李萍老师选择四年级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展开教学。李老师巧妙整合教材内容,将习作例文作为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写好过渡句。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争当游览植物园的小导游,通过“画——展——评”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习作技巧。重实践,强练笔,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教学习作单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渭南市第一小学王晓丽老师执教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本节课以“争做最佳小辩手”为核心任务,在真实情境中设计进阶型任务:读好文本、还原辩斗、辩出思考、延读探究。四个任务以“辩”为驱动,以“读”为抓手,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辩斗中学辩斗,在运用语言中学语言。“众小儿辩日”巅峰对决更具挑战性的延读探究任务,让“辩”延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对辩论的兴趣,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多媒介阅读,实现跨学科学习。
活动期间,老师们积极进行在线研讨,各抒己见,有思考、有收获,在听中思考实践,在交流中引发共鸣。
下午,临渭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从落实理念,简约设计,让语文学习更有“理”;依标立本,以读促悟,让语文学习更有“味”;突出主题,巧设情境,让语文学习更有“趣”;方法指导,学练结合,让语文学习更有“料”四方面肯定了四节课。同时从再放手,让阅读更自主;精点拨,让朗读更尽情;巧选材,让育人更接地气等方面指出改进建议。
活动第四项,杨晓蓉老师以《突出实践性,让语文教学走回家》为题,为全体与会人员作专题辅导。杨老师创新交流方式,让与会老师以“学生”的身份走进“学习”,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习得”的重要性。报告中,杨老师主要从再研课标,把准教学“主脉”;从“底层逻辑”,把握语文学习任务群;突出实践性,让语文教学走回家三个方面,同与会教师再次聚集课标,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围绕“语文到底教什么”“任务群教学的实施”“任务群观念下单篇课文的教学”三个话题,通过大量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让与会老师明白语文教学应聚焦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以学为主,让学生在承担任务中读书,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此次活动,由临渭区教学研究室主办,杨晓蓉名师工作室承办。通过活动,让老师们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更勉励教师们在教学中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真正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对临渭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一次有力推进,更为全区乃至更广泛地区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来源:临渭教育政务新媒体(微信号:wnlwjy)
供稿:教研室 编辑:马玥
校对:刘海岗 终审:赵论
责任编辑:陈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