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内地  >  合阳县:让生态“疤痕”变成绿色“聚宝盆”

合阳县:让生态“疤痕”变成绿色“聚宝盆”

作者:总编辑  丨  時間:2024年09月18日  丨  分類:内地

白露时节,来到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申东村,尽染山坡的花椒林,错落有致的农业大棚,广袤的沟壑间听着百姓的笑声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在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后,因地制宜发展了食用菌、樱桃、葡萄等现代化农业产业,让废弃矿山在生态修复后焕发了生机。”申东村负责人李柯婷说,“村上依托修复平整的土地资源,逐步发展起来的智慧大棚农业产业和生态采摘旅游产业,不仅让环境美了,群众腰包也鼓了。”

合阳县作为陕西省实施沿黄生态修复项目首批县之一,在这里建起了合阳县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产业示范园暨洽川乡村振兴科技产业园,让生态“伤疤”转化为绿色财富,为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申东村是合阳县近年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的一个缩影。合阳县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发展中多还生态旧账,不欠生态新账,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合阳县自2020年11月起,启动了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确定了11处废弃采砂(石)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实施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项目入选全省第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拓宽“两山”路径的生动实践。

在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引领下,合阳县编制出台了《合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确定了5大重点修复区域,部署了5大重点工程和12个重点项目,计划到2035年累计国土综合整治18592.64公顷。按照“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推进黄河西岸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示范园+合作社+农户”新型合作机制,让昔日采砂废弃地变成“山美、景美、田丰”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年平均直接收益约为12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农户平均增收1.8万元。

“‘一山一河四廊道重要节点五区’是合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总体框架。合阳县将通过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合阳样板’。”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合阳分局局长陈茜红说,合阳县是关中渭北地区建成的渭南市首个省级生态示范区、渭南市首个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渭南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后将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实现生态空间网格化、生态空间集约化、生活空间宜居化,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改善生态功能,让广大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雷军红)

来源:渭南市合阳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焕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