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心得】双泉中心小学 李梦瑶: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这是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的台词,也是令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叫伊夏的8岁男孩。由于患有阅读障碍,伊夏适应不了学校的学习体制,接受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他撒谎、逃课、打架,回家后又制造各种麻烦。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伊夏所犯的错误是不被理解的。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
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的独特,伊夏是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他享受一个人走在街头,用身体去感受吹过湿热又咸咸的风;他喜欢用眼睛捕捉大自然的色彩,观察天空、白云、飞鸟、河流……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尼克老师从伊夏擅长的画画入手,鼓励他大胆创作,勇敢地去编织自己的梦想。伊夏在尼克老师的鼓励下,重新点燃了对自己的信心,用一双小手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宇宙天地。尼克老师还策划了一场全校师生的画画比赛,最后,伊夏在全校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思绪飘回了我的学生时代。高二那年,有一位老师也同样站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着光。那时的我成绩并不算突出,性格沉默寡言,总是怯生生地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一天下晚自习后,我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口,撞见了我的语文老师杜老师。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杜老师便热情地叫住我,喊出了我的名字,问我怎么回去,要不要她送我。那时候班里有六十几个学生,高二刚分完文理科,我在这个班还不到半学期的时间,只听到过班主任喊我的名字。可那天晚上,杜老师站在路灯下望向我,目光满怀亲切和笑意,就好像已经认识了我很久很久。我记得她上课的时候没有点过我的名字,那么她是从何时开始记住我的?我不得而知。那天晚上我们沿街一路并肩行走,道路两旁的栾树上结满了粉红色的灯笼果,伴着习习秋风哗哗作响,就像打翻的颜料盘。栾树的花语是奇妙绚烂,就像我和杜老师曾经好似熟悉又好似陌生的关系,却突然可以在那个初秋的夜晚对彼此推心置腹,诉说着过往,青春,还有不确定的未来。她让我知道了,原来即便觉得自己再普通,再怎么不显眼,也还是会有人在某个时刻默默记住你,试图了解你,然后走近你,带给你力量。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喜欢上写作文,在作文里和杜老师分享着我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每次将作文交上去后,我总期待着杜老师赶快批改到我的作文,想象着她读到我的作文时会产生哪些所感所想,会给我写下何种评语,这种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向另一个人敞开的感觉很奇妙。
大学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曾经那个不敢当众大声说话的女生,如今也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独当一面了。
来到这所宁静的乡镇学校,我总习惯在晴朗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城市里,高楼大厦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遮挡了夜空,似乎回到校园,看到的夜空更为宽广,星星也更加清晰可见。有的星星很大,有的星星很小,有发光的恒星,也有不发光的行星。我想,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也许就如同这一颗颗各不相同的星星,而我们教师的使命,则像是一颗拥有强大引力的行星,吸引着其他行星,让它们在茫茫星河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上自己运行的轨道。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初为人师的我,离成为尼克老师这样的伯乐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也曾不安自己是否做到如杜老师一般真正用爱和温暖感化学生,但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或许这颗星星正熠熠生光,或许被乌云遮蔽,但他们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拥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他们都是为了照亮这个世界而来。
来源│双泉中心小学
编辑│边 钰
初审│张海峰
终审│林 喆
责任编辑:陈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