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預測2024年的世界:“動蕩”仍是關鍵詞
香港新聞網12月26日電 2023年的帷幕即將落下,回首這一年,俄烏衝突僵持不下、巴以衝突再燃戰火……複雜多變的地區安全形勢、激烈的大國對抗和地緣政治博弈不僅對世界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也令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艱巨挑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不少分析人士稱,“動蕩”已經成為2023年的關鍵詞之一。2024年,世界政治將如何發展?兩大焦點戰爭會否結束?全球經濟能否迎來穩定期?
美國《紐約時報》、CNBC網站等媒體日前報道稱,在大規模衝突與全球主要國家一系列關鍵選舉相互交織的背景下,2024年世界將面臨的似乎不是輕微“搖晃”,而是更多的動蕩。湯森路透稱,新的一年,國際形勢很可能像過去幾年一樣充滿變數,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將面臨來自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威脅。
美國總統選舉將於2024年11月舉行,前總統特朗普或將成為一個最大的“變數”。法新社資料圖
約50場選舉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據《紐約時報》24日報道,2024年將是一個“全球選舉年”,分布在約50個國家和地區的20億人口將在來年走向投票站,為議會選舉或領導人選舉投票。這一系列的選舉結果將給全球格局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多國民粹勢力紛紛抬頭,而極右翼勢力在政壇的活躍必然會導致貿易活動、外資與移民政策的收緊,“全球化”的理念遭到進一步衝擊。
劍橋大學公共政策學教授科伊爾表示,這樣的政策傾向會把全球環境帶入到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甚至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削弱世界經濟的增長勢頭。
湯森路透稱,2024年將是民主制度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年,儘管西式民主過去數年來面臨多重壓力,但2024年的形勢尤為嚴峻。
以美國為例,該國近年來的國內政治越發呈現出黨派分化等不良趨勢,選舉活動中謠言百出,就連美國人引以為傲的選舉制度本身都頻頻受到質疑與攻擊。
在眾多選舉中,美國總統選舉肯定是最引人矚目的選舉之一。
美媒稱,截至目前,美國共和黨提名呼聲最高的總統參選人始終是一名官司纏身且不承認2020年選舉結果的人物——前總統特朗普。一些分析人士認為,2024年的美國大選必將是關乎“美國民主制度未來”的決定性時刻。
《紐約時報》稱,若當選,這名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極右翼代表人物很有可能掀起新一輪貿易戰。此前特朗普就揚言為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收10%的關稅,而這一舉措一旦實施必將招致其他國家報複。
俄羅斯總統普京能否連任也是關注焦點之一。12月18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已向俄中央選舉委員會提交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的文件,正式登記為總統候選人。
俄羅斯《歐亞日報》網23日發文稱,如果普京在2024年3月的總統選舉中獲勝,俄羅斯將開始大規模的國內政治改革進程。
2024年最大規模的選舉將在印度舉行。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將在4月和5月舉行投票。湯森路透稱,近年來在莫迪的帶領下,印度的多元化傳統遭到破壞,印度政府因此長期遭受批評。不過,莫迪仍深受支持者愛戴。2024年印度選舉將決定是莫迪繼續鞏固其權威,還是由反對黨為印度帶來不同的願景。
6月,全球最大的跨國選舉將在歐洲舉行。歐洲媒體稱,選民將選出700多名議員,組成第十屆歐洲議會,任期5年。這將是英國“脫歐”後的首場歐洲議會選舉,被視為歐洲政治的“風向標”。歐盟高層的變動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政策的轉變。
此外,全球穆斯林人數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也將迎來大選。《紐約時報》稱,印尼大選對世界的影響將體現在礦產資源政策層面。作為鎳原料出口大國,印尼近兩年曾多次限制、禁止鎳出口。
湯森路透提到,2024年舉行的其他選舉也將對地區和世界產生重要影響,因為它們將反映各自地區的治理狀況,以及與其他地區的關係。
兩場戰爭加重全球分化
除了選舉,2024年最受關注的話題無疑是兩場重大衝突能否迎來轉折點。2023年是全球地區衝突的高發之年。
美聯社日前報道稱,俄烏衝突今年仍在持續,截至目前,戰況幾乎沒有重大改變。烏克蘭在發動新一輪反攻之前從西方國家那里獲得了坦克等武器援助,而俄羅斯今年也面臨諸多挑戰。10月7日開始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則給世界帶來巨大震動,迄今已造成兩萬多人死亡。持續的緊張局勢加劇了衝突外溢風險。
渣打銀行發表的戰略報告稱,戰爭衝突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增加。從烏克蘭到中東,甚至更遠的地區,地緣政治衝突將在2024年佔據主導地位。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將繼續對全球政策和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這些地緣危機將要求大國,尤其是美國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此外,在財政和債務動態日益受限的情況下,這兩場衝突將使美國和歐洲的財政狀況(直接和間接)更加緊張。
報告還稱,近期地緣衝突加劇了全球分化這一原有趨勢。由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當前地緣衝突中與以色列和美國站在對立面,這可能會削弱美國擴大其全球影響力的努力。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一份年度展望報告中稱,2024年的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趨於多極化,在美國、歐盟、中國持續影響全球環境的同時,印度、沙特、土耳其、南非和巴西等國家也將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展現自己的能力。
此外,一些體量較小的國家或區域組織也在致力於尋求改變、打造屬於自身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比如也門、阿塞拜疆、委內瑞拉等。
安永地緣政治分析師麥卡弗里表示,相比大國角力,這些國家或組織參與的競爭或衝突規模相對較小,但仍然會對全球供應鏈體系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未來的地緣政治形勢必然更加分散且複雜。
國際SOS救援中心的一份調研顯示,地緣政治的緊張態勢將為各行業帶來安全憂慮,高達75%的被調研機構認為他們的正常運營會受到影響。
明年經濟挑戰依舊?
2023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世界經濟蹣跚前行。CNBC報道稱,在規劃明年的投資布局時,全球金融機構預計地緣政治狀況將日益嚴峻,關鍵地區之間的分歧將加大,從而加劇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也稱,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未來一年全球經濟的走勢,那很可能就是“動蕩”。
而接受調查的90%的經濟學家認為,地緣政治將在未來一年造成經濟動蕩。79%的受訪者稱,各國國內政治也會加劇經濟波動。
最顯而易見的風險來自武裝衝突。俄烏衝突已持續近兩年時間,為全球能源、糧食、供應鏈等諸多領域帶來巨大挑戰。
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稱,如果2024年俄烏之間仍不能獲得和平,那麼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價格將繼續波動;食品和化肥價格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
最終,全球貿易商和每一個家庭都將蒙受損失,多國政府也將繼續面對平衡增長與價格的壓力,一些國家仍然要面對高企的通貨膨脹。
新一輪巴以衝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
《紐約時報》稱,近期,也門胡塞武裝對往來紅海商船的襲擊正是巴以衝突的溢出效應。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一些全球航運巨頭本月已決定暫停穿越紅海,這不僅將增加運輸成本,也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
CNBC援引英國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上個月針對130家企業進行的全球風險調查結果稱,近40%受訪者將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視為未來兩年全球經濟的一個重大風險。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在2024年投資展望中強調,美國、英國、南非、印度等國明年舉行的大選,很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偏離當前走勢。
這份報告認為,美國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和財政政策走向引發的疑慮或在明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之前昇高,其他主要經濟體也可能繼續存在諸如特定產業罷工、通脹居高不下等國內社會經濟風險,進一步拖累經濟。
《紐約時報》稱,這些國家大選的獲勝者將決定工廠補貼、稅收減免、技術轉讓、人工智能發展、貿易壁壘、投資、債務減免和能源轉型等關鍵政策。
美聯社此前報道稱,全球經濟今年錶現出驚人的韌性,但在戰爭、高通脹和高利率的壓力下,全球經濟明年的表現預計不會太好。
不過,摩根士丹利日前稱,該公司分析師對2024年全球市場的宏觀前景抱持樂觀態度,預計美聯儲將通過降息等方式讓美國得以避免經濟“硬著陸”。但鑒於全球各項挑戰與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新興市場未來的路途可能依舊崎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