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財政補貼“泡湯” 台積電歐洲首廠要黃…
香港新聞網12月6日電 因德國最高法院一紙令人震驚的判決,德國2024年聯邦預算案陷入了延宕危機,與此同時,包括台積電歐洲首廠在內的依賴德國政府財政補貼的半導體項目,也或將成為這場風波的犧牲品。
德國政府的特殊用途基金數額超過了常規預算數額。圖片來源:彭博社
據英國《金融時報》4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如果德國政府減少原本的補貼承諾,台積電恐需與其重新協商在德投資建廠的條件,最壞情況是取消投資計劃。當地官員擔憂,這或對德國聲譽造成“毀滅性打擊”。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上月15日判決,將2021年額外預算中600億歐元抗疫基金挪用給“氣候與轉型基金”(KTF)的做法違憲,導致德國2024年聯邦預算案出現600億歐元預算缺口。經追加後,截至11月底,預算缺口仍高達170億歐元。
《金融時報》稱,對英特爾、台積電等芯片製造商在德國投資的補貼本應全部來自KTF,因此這一裁決很快在相關企業中引起了恐慌。英特爾已宣布計劃斥資超300億歐元在馬格德堡市新建兩家工廠,根據此前協議,該項目將獲得德國政府99億歐元撥款,是德國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國投資。
台積電也獲得了德國政府的豐厚承諾。台積電8月“官宣”了在德國投入布局首座歐洲工廠的計劃,合作方包括德國汽車技術和服務供應商博世集團、德國半導體企業英飛淩和荷蘭半導體企業恩智浦,總投資達100億歐元以上,德國政府預期提供50億歐元補貼。
隨著近期預算壓力增加,政界人士、產業專家和商界領袖無不憂心,德國政府或無法兌現對這些半導體企業的數十億歐元補貼承諾,從而有可能阻礙其將自己打造成半導體大國的計劃的雄心。
了解台積電與柏林溝通情況的人士透露,如果德國政府減少補貼承諾,台積電可能不得不重新協商在德投資建廠的條件,包括台積電與德企合資的相關條款。其中一人說:“最壞的情況是,如果9個月後發現沒有補貼,我們將不得不取消該項目。”
台積電歐洲首廠預定於2024年下半年在德國東部德雷斯頓開建,預計將創造約2000個就業崗位,也是德國政府暗中交涉近兩年的結果。《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分析稱,台積電決定到德國建廠的最大關鍵被認為是德國政府的補貼,後者佔這項投資的近一半。
台灣台積電工廠資料圖。圖自台媒
據悉,在德投資芯片工廠的最大障礙是成本高。受俄烏衝突影響,德國的電費一度暴漲到日本及美國的2-3倍,而半導體製造在製造電路等工序中要消耗大量的電。
此外,按照歐盟的《芯片法案》,補貼在投資額中的佔比標準為2成左右,比美國的4成要少。但此次台積電的德國工廠預計將得到遠高於標準的補貼金額。
但目前,英特爾和台積電拒絕就是否擔心政府補貼面臨風險發表評論。
報道稱,德國總理朔爾茨上個月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他“絕對希望”這些半導體工廠項目按計劃進行,並稱這是一個“重要信號”。
但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上周又潑冷水稱,德國政府有可能被迫壓縮承諾的補貼,“降低某些不符合最嚴格碳中和與經濟安全定義計劃的優先順序”。
英特爾雙廠預期的落腳地、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經濟部長斯文·舒爾茨擔心,這對德國作為投資地的形象而言“將是一場徹底的災難”,“因為這將表明你再也無法依賴這個國家了”。“這將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我們在戰後歷史上從未見過這樣的打擊。”他補充說。
德國財長林德納4日接受德媒采訪時試圖消除投資者的擔憂,表示“我們達成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將得到遵守”。
不過,一位了解補貼問題的高管說:“在德國有項目但尚未收到政府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的芯片業人士都正傷腦筋。”
另一家芯片製造商的高管則更加“直言不諱”:“德國不僅是歐洲病夫——原來還是歐洲傻子,這完全是一場大失敗。”(完)